首届精神卫生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在京召开,焦阜英出席推动中西医协同新生态!


  01 全球精神健康挑战下的中国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10亿人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如何有效提升精神疾病的防治水平,帮助患者重返社会,成为摆在精神医学界面前的严峻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首届精神卫生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暨2025首都国医名师王彦恒教授学术交流会应运而生,本次大会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心理健康分会承办,旨在汇聚行业智慧,为破解精神疾病诊疗难题,构建中西医协同新生态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副秘书长焦阜英在首届精神卫生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上致辞时指出,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精神疾病已成为新的公众健康难题。一方面,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看病远、找专家难”的问题非常严峻。

  另一方面,学科壁垒尚未完全打破,西医的精准诊断、中医的整体调治、心理干预的情绪疏导,三者未能形成高效联动的整合力量。

  焦阜英指出,“西医诊断+中医调治+心理干预”的整合模式,是对“传承”与“创新”的最好诠释。这一模式能够打破学科边界,更加注重安全和实效。

  02 王彦恒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大会同期进行了2025首都国医名师王彦恒教授学术交流会,王彦恒教授作为国家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其学术思想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领域的重要基石。

  作为中西医结合神志病学的开拓者,王彦恒教授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是行业宝贵财富。本次大会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构建“学术-科普-服务-传承”全链条平台。

  作为该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实践高地,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通过“精准治疗-回归社会”的全链条诊疗生态,已为数万精神心理疑难病患者构建起康复桥梁。

  其“中西协同、身心共治”的整合医学模式成为大会研讨的重点案例。

  03 移动互联网赋能中西医协同

  作为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副秘书长,焦阜英强调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推动中西医精神卫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她表示,移动互联网技术能为“协同”与“发展”插上翅膀,让优质课程资源触达更多基层医师,推动建立多中心线上协作网,助力诊疗方案的优化与共享。

  焦阜英透露,协会将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入手,联合北京妇儿基金会,在妇联、关工委和教育部门等单位支持下,开展“心光计划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工程”,为青年学生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公益支持。

  这一举措正呼应了教育部近期印发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中关于加强家校协同、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的要求。

  中西医协同发展不再只是医学领域的探讨,更成为一种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全链条健康服务生态的社会行动。

  正如焦阜英所言,每一位医学专家的科研成果,都将成为人类在精神健康探索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今天的每一份努力,都将转化为患者及其家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