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养生壶爆炸致1岁婴儿40%烫伤,家长维权


  小熊养生壶爆炸致1岁婴儿40%烫伤,家长维权

  事件图解人2025-09-28 11:03河南

  2025年9月20日,济南一个普通家庭的清晨被一声爆裂撕碎。一台正在煮水的小熊养生壶毫无征兆地炸开,滚烫的热水和锋利的玻璃碎片瞬间扑向一旁的一岁婴儿。孩子全身40%面积被严重烫伤,手术后仍需植皮修复。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家用小家电上的悲剧。

  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公众震动。小熊电器回应称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质检”,并强调玻璃器具“应避免磕碰”。但问题在于:一个标榜安全、用于煮水泡茶的日常电器,为何会在正常使用中突然爆炸?消费者又该如何判断手里的养生壶,究竟是养生,还是“养险”?

  我国对耐热玻璃器具早有明确安全标准。2024年1月起实施的GB 17762-2022《耐热玻璃器具的安全要求》规定,合格产品必须能承受至少120℃的冷热温差冲击,并能从100厘米高处自由落体而不破裂。这意味着,真正达标的养生壶,不应在正常烧水、倒水过程中因温差或轻微震动而炸裂。若产品在无外力撞击、未干烧的情况下爆炸,极可能已超出“使用不当”范畴,直指材料缺陷或工艺失控。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并非孤例。黑猫投诉、12315平台近年记录了多起类似事件:有消费者反映恒温水壶在静置未加热时自爆;有用户称养生壶烧水过程中突然炸裂致人烫伤;更有家长投诉,孩子被炸飞的玻璃割伤。而面对维权,商家常以“玻璃制品不保修”“人为磕碰”为由推责,平台也往往难以界定责任。安全标准存在,但执行与追责却模糊不清。

  选购养生壶,不能只看颜值和功能。消费者应主动查验产品是否标明“高硼硅玻璃”材质,并在说明书或官网确认其符合GB 17762-2022标准。若品牌拒绝提供检测报告或回避标准问题,其产品安全性便值得怀疑。同时,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必须承担起责任:对耐热玻璃类小家电开展专项抽检,重点检测耐热冲击与抗冲击性能;明确售后责任边界,杜绝“玻璃不保”式霸王条款。

  一件家电的安全,不该靠用户赌运气。当标准沦为摆设,当事故被轻描淡写为“使用注意”,受伤的就不只是一两个家庭。我们买的是养生壶,不是定时炸弹。安全,从来不是附加选项,而是每一件电器不可逾越的底线。